《聊斋志异》的社会批判主题。


《聊斋志异》的社会批判主题。

正确答案:首先,该书不少作品直接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如在《促织》篇中,作者叙述了明代宣德年间,皇宫中崇尚促织之戏,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善斗的蟋蟀。地方上的各级官吏为了讨好上司,邀功进赏,便以此为借口,强向民间征收,每责一头,就使数家倾家荡产。成名便是众多受迫害家庭的一位。成名而子不小心弄死蟋蟀后,因惧怕而投井死亡。死后化作一只蟋蟀,它不但英勇善斗,且能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皇上龙言大悦,不仅各级官吏均受赏赐,成名家也得以不到数年,就有田产百顷,楼阁万间,牛羊各以千记。在该篇结尾,蒲松龄发感叹说:“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之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其次,对官场上贿赂的公行,官吏的暴虐、人民的有怨莫伸,《聊斋志异》也给予了多方面的揭露。如在《公孙夏》篇中记叙了只要交五千缗钱,就可以买到城隍官的位子。《僧术》篇也通过对冥贿故事的描写,对封建社会的捐纳制度给予了讽刺,在该篇末尾,作者写到:“岂冥中亦开捐纳之科耶?十千而得一第,直亦廉矣。然一千准贡,犹昂贵耳。明经不第,何值一钱!”《梦狼》篇更以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封建社会官府如狼的本性。在该篇结尾,作者发议论说:“天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对这种狼虎当道的黑暗现实,蒲松龄极为愤慨,他在《伍秋月》篇末写到:“余欲上言定律:‘凡杀公役者,罪减平人三等。’盖此辈无有不可杀者也。”再次,《聊斋志异》对土豪劣绅横行乡里、仗势欺人的罪恶行经也给予了深刻的揭露。如《红玉》篇中,乡绅宋氏强夺人妻,官吏不但不将宋氏绳之一发,而且将受害人百般拷打,表现了在这样一个社会人民有怨无处诉的悲惨境遇。


Tag:聊斋志异 官吏 蟋蟀 时间:2023-11-01 09:5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