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正确答案:讽刺就是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习以为常的可笑、可鄙、甚至可恶的现象揭示出来,给人以触动,使人在可笑之余又感觉可悲的艺术表现形式。具体来看,《儒林外史》在讽刺艺术上的成功之处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直言其事,不加断语”的讽刺艺术。如马二先生是一个热衷八股文的人,受八股文长期熏陶,他不仅对生活之美毫无感觉,而且思想迂腐,对于他的这一讽刺,也是通过客观叙述展现的。他在游西湖时,对西湖的秀丽景色毫无感觉,而酒店了挂着的透味的羊肉,盘子里盛着的滚热的蹄子、海参、遭鸭、鲜鱼却使他羡慕得喉咙里咽唾沫。看到仁宗皇帝题的御书,他马上磕头跪拜。看到了游西湖的女客,不敢抬头观看。在书店了看到自己的八股文选本,就立即打听它的销路。二是“悖谬情态”的夸张式讽刺艺术。就是通过对超越人情常态的夸张式描写,不仅能够起到对人物主体性格进行展示和讽刺的目的,而且能够揭示出问题的本质。如周进看到号板哭的晕了过去,范进因中举而发生,讽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戕害。三是“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的讽刺艺术。作者在讽刺过程中,能够坚持“不虚美,不隐恶”的原则,秉持公心,针对不同的人物进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四是善于将相互矛盾的事物放在一起叙述,通过对矛盾性的展现,从而起到讽刺的效果。如小说第四回写“遵制丁忧”的范进去汤知县处打秋风的一段描写,就将范进居丧尽礼的虚伪性表露无疑。五是作者善于采取当面揭穿的讽刺手法,当面点破人物言行的矛盾,让人物在尴尬的处境中,自我暴露,自我嘲讽,从而取得讽刺效果。如对严贡生吹牛、匡超人自我吹嘘的当面揭露。六是作品在讽刺过程中,能够把诙谐的讽刺与严肃的写实结合起来,挖掘该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从而在讽刺过程中起到对社会制度进行批判和反思的目的。如范进中举前,日子穷得叮当响,岳父将其骂得一钱不值,母亲饿得两眼都看不见了,只好抱鸡去卖,而中举后,不但岳父态度大变,周围的乡绅也争相巴结,于是很快银子也有了,房子也有了,丫头仆人也有了。通过这种描写,就暴露了人情的势力。


Tag:儒林外史 艺术 西湖 时间:2023-11-01 09: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