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杜少卿形象的人文内涵。


分析杜少卿形象的人文内涵。

正确答案:杜少卿身上带有作者自传的影子:首先,他傲视富贵,却扶困济危,乐于助人,有着豪放狂傲的性格。经常是“听见人向他说些苦,他就大捧出来给人家用”,但同时又不辨贤愚,所以经常上当受骗,家产为之一空。老管家临死前告诫说:“你的品行、文章,是当今第一人……但是你不会当家,不会相与朋友,……像你这样慷慨仗义的事,我心里喜欢;只是也要看来说话的是个什么样人,像你这样做法,都是被人骗了去,没人报答你的。虽说施恩不望报,却也不可能这般贤否不明。”其次,对待封建科举制度和理学教条,他是否定的。他认为“学里秀才,未见得好似奴才”,“正为走出去做不出甚么事业”,“所以宁可不出去好”,“好了!我作秀才,有了这一场结局,将来乡试也不应,科、岁也不考,逍遥自在,做些自己的事罢!”所以既拒绝作官,也不愿去见知县。再次,他既讲求传统的美德,在生活和治学中又敢于向封建权威和封建礼俗挑战,追求恣情任性、不受拘束的生活。对于《诗经》,他给予新的解释,并在大庭广众之下,与妻子携手游山饮酒。第四,他尊重女性,反对对妇女的歧视和摧残。别人劝他娶妾,他引用宴子的话说:“今虽老而丑,我固反见其娇且好也”。反对纳妾说:“娶妾的事,小弟觉得最伤天理。天下不过是这些人,一个人占了几个妇人,天下必有几个无妻之客。小弟为朝廷立法:人生须四十无子,方许娶一妾,此妾如不生子,便遣别嫁。”对于争取人格独立的沈琼枝,他充满敬意地说:“盐商富贵奢华,多少士大夫见了就消魂夺魄,你一个弱女子,视如土芥,这就可敬的极了。”第五,他尊重个性,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并且倾慕于自然的山水田园。最后,他怀这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如捐资三百两修建泰伯祠。总之,杜少卿较之传统的贤儒有着狂放不羁的性格,少了些迂阔古板;较之六朝名士,有着传统的道德操守,少了些颓唐放诞。他是一个既有传统品德又有名士风度的人物,既体现了传统的儒家思想,又闪耀着时代精神,带有了个性解放的色彩。


Tag:传统 封建 名士 时间:2023-11-01 09:5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