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苍天无可补”的人生悲剧体验。


《红楼梦》“苍天无可补”的人生悲剧体验。

正确答案:《红楼梦》第三回用后人的《西江月》词评论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了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脂砚斋评其:“此书中写一宝玉,其宝玉之为人,是我辈于书中见而知有此人,实未目曾亲睹者,又写宝玉之发言,每每令人不解;宝玉之生性,件件令人可笑;不独于世上亲见这样的人不曾,即阅古近所有之小说传奇中,也未见这样的文字”。简言之,贾宝玉这一人物主要呈现出以下性格特征:一是厌恶八股文,对于科举考试,深恶痛绝,厌恶别人对他进行仕途经济、读书明理之类的道德说教,喜爱杂学旁收。二是“重情不重礼”,即对代表儒家正统文化的男人士大夫和伦常规范,始终怀有天然的叛逆心理。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三是对封建社会所倡导的“文死谏、武死战”的道德标准,持以批判。四是“有情极之毒”,即当他所持有的“情”难以与社会上盛行的“礼”对抗时,他便弃绝尘寰,顿入空门。宝玉的这些形象特征,既使他难以和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脱离干系,也找不出对“情”维护的有效手段,因而不管是对社会、家庭,还是个人,都呈现出“无材可去补苍天”的人生苍凉体验。


Tag:宝玉 红楼梦 骨肉 时间:2023-11-01 09: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