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桐城派的文学创作观点。


简述桐城派的文学创作观点。

正确答案:“桐城派”古文是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这一流派主要以安徽桐城人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他们理论的形成经过了一个发展的过程。方苞是“桐城派”古文理论的奠基者。他继承归有光的“唐宋派”古文传统,提出了“义法”的古文创作主张,“义”即要求作家在创作中不但应真实地表达个人的观点,而且观点应符合儒家的基本经典。“法”,是指行文中表达作者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的形式技巧,它既包括结构条理、材料运用,也包括语言的“雅洁”。刘大櫆对方苞的“义法”说进行了丰富和拓展。他首先使方苞“言有物”的内容更加具体,提出“义理、书卷、经济者”是“行文之实”,“是匠人之材料”。其次,他认识到“行文自是另一事”,“必有待于文人之能事”,对古文创作中的“神”、“气”、“音节”等要素给予了重视。刘大櫆又提出了“因声求气”说,即先由字句求得音节,再由音节求得声气,通过诵读来体会文章的“神”、“气”。较之于方苞的“义法”说,刘大櫆的理论更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因而在“桐城派”古文理论的发展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姚鼐是“桐城派”古文理论的集大成人物。他进一步补充了刘大櫆的古文创作理论,具体来讲,他的古文创作理论重要体现于:(1)他主张“道与艺合,天与人一”、“义理、考据、词章”三合一的创作观念。(2)他运用传统的阴阳刚柔说,将多种风格归纳为“阳刚”和“阴柔”两大类,要求文章在创作中应该追求刚柔相济,避免走入“一有一绝无”的片面和极端。(3)他把文章要素提炼为“神、理、气、味”和“格、律、声、色”八个字。


Tag:桐城 古文 理论 时间:2023-11-01 09:4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