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解“尽人性”“尽物性”的前提在于,人性是“生生之合”,人能通万物。
精华吧
→
答案
→
超星尔雅学习通未分类
理解“尽人性”“尽物性”的前提在于,人性是“生生之合”,人能通万物。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Tag:
中庸精读
人性
物性
时间:2021-03-16 15:21:53
上一篇:
“尽性”就是“至诚”,即让自己的本质得到充分地不加掩盖地彻底实现。
下一篇: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中“曲”可解释为()。
相关答案
1.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中“和”意思为()。
2.
“诚明”中“诚”强调后天自觉,而“明”则强调天道自然。
3.
以下对《中庸》与《大学》的论述,说法正确的有()。
4.
()将“诚明之辨”解释为“诚则无不明矣,明则可以至于诚矣”。
5.
《中庸》以“诚”来贯穿天人之际,用它来明确天道与人道的根本规律。
6.
“人道”在于我们的自主与能动,充分把握自己的本性并不断地实现本性。
7.
“行之弗笃,弗措也”中“措”释义为()。
8.
“明辨之,笃行之”中“笃”意思为()。
9.
“博学之,审问之”中“审”意思为()。
10.
“诚之”包括了明辨和笃行、择善与固执,这也体现了人的两种本质。
热门答案
1.
《说文解字》将“悉”解释为()。
2.
《说文解字》将“宷”解释为()。
3.
简述《中庸》对“诚”的格局的阐释。
4.
“中庸”既体现为人的中和的本性,也体现在修养过程中不断的调节和坚持之间的中和。
5.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中“得”释义为()。
6.
古书以竹简按次串联编成,竹简前后次序错乱被称为(),后用以指古书中文字次序错乱。
7.
《大学》中将“诚意”分为()层次。
8.
“君子必诚其意”中“诚意”的特点是()。
9.
()原指简片散失,后泛指书本有缺页或文字有脱漏。
10.
在战国时期儒家作品中,通常用“诚”而不是“壹”来表示专注而不离散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