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时计划又叫(),通常指教师为某一节课而拟定的上课计划。
精华吧
→
答案
→
综合知识
课时计划又叫(),通常指教师为某一节课而拟定的上课计划。
正确答案:教案
Tag:
教育理论基础
计划
课时
时间:2024-07-30 11:44:01
上一篇: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与内化三个阶段。
下一篇:
西周的教育形式主要是()和()。
相关答案
1.
调查研究法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也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基本方法是()。
2.
()是班主任依据教育目标,指导学生围绕一定主题,由学生自己主持、组织进行的班会活动。
3.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4.
信度是效度的(),但不是()。
5.
教育目的的本质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它是()的集中反映。
6.
刺激泛化和分化是互补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反应。
7.
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的有关班集体与学生管理的制度包括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以及()等。
8.
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9.
()学生开始出现逻辑知觉。
10.
一种有意伤害他人,引起他人生理上或心理上痛苦的行为称为()。
热门答案
1.
学习动机的两个站本成分是()和()。
2.
()是调整各级各类教育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
课外、校外教育内容和组织形式的确定主要依据的是学生的()、()和身心发展特点。
4.
我国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改革追求的目标是教材的()、()和高质量。
5.
要培养合乎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应特别注意人才素质的以下几个方面: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6.
个体在从事有目的活动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为()。
7.
()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8.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9.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五个部分组成。
10.
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