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先秦黄河流域的华夏民族吸纳了周边的夷、狄、戎、蛮等不同民族成份后发展为汉族,是“同源异流”。
精华吧
→
答案
→
慕课
→
未分类
先秦黄河流域的华夏民族吸纳了周边的夷、狄、戎、蛮等不同民族成份后发展为汉族,是“同源异流”。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分析:应为“异源同流”
Tag: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黄河流域
汉族
时间:2021-12-25 15:36:52
上一篇:
相关民族族性的涵化彻底否定了同化和异化。
下一篇:
决定次生民族的形成的两条主要道路往往是相互连通甚至是相互缠绕的。
相关答案
1.
民族异化与部分同化息息相关,即某一部分趋向族际异化的时候,那一部分就与原先族内的其他成分发生了异化。
2.
民族同化是一个跳跃拓展的过程。
3.
民族的“对他而自觉为我”,决定了相关民族总是互为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4.
根据次生民族的概念,中华民族不具有一体性。
5.
汉族在大量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分时,也在不断给其他民族输入新的血液,这表明()是相互连通甚至是相互缠绕的。
6.
在世世代代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之中,各民族凭借祖国自成一体的地理单元形成()等等。
7.
我国西北的古羌人,发展为现代羌族、彝族、白族、()、哈尼族、阿昌族等,这是通过“同源异流”道路形成次生民族的例子。
8.
决定次生民族的形成之道主要有:()。
9.
民族过程是在多元素、()的复杂作用下推进的。
10.
民族的()的线性发展目标就是族性上的融合与同化。
热门答案
1.
在非线性的视角里,交融的结果往往是“三化”并存,“三化”指的是()。
2.
任何次生民族都是先存民族“三交”“三化”的结果,“三交”指的是()。
3.
民族在族际交往交流中,必然出现族性的()。
4.
想要理解中华民族客观存在一体性,就要理解民族过程的()规律。
5.
近代中国,屡遭列强侵略,亡国灭种的危机把各民族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从而自觉聚合形成一个福祸与共、休戚相关的()。
6.
()在民族过程中交融聚合必然有一体性。
7.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统合的()。
8.
我国各族人民的祖先进入民族范畴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先秦三代,最早建立国家的是()。
9.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统合的次生民族,其格局凸显了次生民族的()。
10.
同化和异化的非线性特征却往往带来相关民族族性的():你中有了我、我中也有你,同时我还是我、你也还是你,但我已不是原来的我,你也不是原来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