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
简论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
正确答案:2004年宪法修正案四明确规定了“三个文明”的关系:国家要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国宪法第一次规定国家要推动政治文明的建设,实现“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时,只有“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才可以避免出现大的波折,才不会走向歧途,从而给人民生活带来更多的繁荣和稳定。而要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1)确立人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三个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的发展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因此,在社会发展的问题上,人具有双重作用,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离开了人,社会发展就失去了推动者;同时,人的发展又是社会发展的目标,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就会失去意义。过去,我们更多地注意从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增长、道德素养等方面来评价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没有充分注意社会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按照宪法规定的“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2)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衡量社会发展水平,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社会指标等。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相当长时间内,在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中,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自然资源的浪费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日益显见。所以,应充分认识到,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应是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也就是说,只有“三个文明”同时建设,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全面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统筹兼顾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其基本要求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的素质,珍惜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的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发展,才能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给人民带来富裕安康的幸福生活。这里所说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物质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这就必然要求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为了发展和改革,必须保持社会稳定。要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3)推动“三个文明”建设。推进物质文明的建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惠及全国所有人的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之路。“三个文明”中,物质文明处于基础和中心地位。所以,必须始终抓住经济建设不放松,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物质文明成果,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奠定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仅是满足和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客观要求,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动力和智力支持。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政治文明是社会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文明的方向。通过政治文明的建设,使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法制更加健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从制度上、法律上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