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朝末期,西伯侯挥师东进,攻灭商朝属国黎国,引起商都朝臣一片恐慌,此时商纣王却发出“()”的狂语。
精华吧
→
答案
→
知识竞赛
→
百科知识竞赛
商朝末期,西伯侯挥师东进,攻灭商朝属国黎国,引起商都朝臣一片恐慌,此时商纣王却发出“()”的狂语。
A.我生不有命在天
B.我命由我不由天
正确答案:A
Tag:
商都
属国
朝臣
时间:2023-11-14 00:06:43
上一篇:
柏举之战是春秋晚期一次规模宏大、战法灵活、影响深远的大战。()在阖阊、伍子胥、孙武、夫概等人的指挥下,灵活机动,因敌用兵,一举战胜多年的敌手楚国。
下一篇:
在我国古代战争中,()用以防护人或马的头部,其形制如帽,是一种防护兵器。
相关答案
1.
强敌来临要避其锋芒,等对方先动手,促使敌人因逞雄不得志而劳困,士气衰竭,再乘隙实施攻击。这种战法在《荀子·议兵》中被提出,后来成为我们常用的成语“()”。
2.
周朝时期,周平王东迁洛邑后,王畿(jī)的土地日益缩小,经济、政治实力一落千丈。()
3.
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周王朝经济、政治实力一落千丈,诸侯争霸,战争频繁。“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在春秋前期变成了“礼乐征伐自()出”。
4.
《孙子兵法·形篇》中说道:“胜兵先胜而后求(),败兵先战而后求()。”
5.
主张“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并提出把握战机、及时出击军事思想的是军事家()。
6.
公元前627年,秦晋两国之间爆发的(),是双方关系彻底破裂的重要标志,两国由同盟互助关系转为敌对状态。
7.
春秋时期,鲁庄公在()中听取曹刿的意见,遵循后发制人、敌疲我打、积极防御、适时反击的作战方针,最终以少胜多战胜齐桓公,这场战争一直为历代兵家所称道。
8.
西周作战、祭祀等场合用的旌旗种类很多,《周礼》中记载的九旗,旗面内容和名字都不同,其中名为“旗”的旌旗旗面内容是()。
9.
《诗经?秦风?无衣》中写到“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这里提到的古代兵器“戟”最早出现在()时期。
10.
我国古代军事家()在阐述军事指挥系统时提到,金鼓旌旗就像全军士卒共同的耳目,引导他们统一行动。这样军中的勇敢者和怯儒者都按同一号令进退,自然能保持军队在作战中的整体战斗力。
热门答案
1.
春秋时期,楚宋两国的(),最终以宋国战败告终,宋襄公在此战中腿部受重伤,于战后第二年郁郁而终。从此宋国一蹶不振,楚国势力进一步向中原扩展,春秋争霸战争进入了新的阶段。
2.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罙入其阻,裒(póu)荆之旅。”这句讲述了商朝武丁为了重振霸业,多次出兵南土,将商王朝的势力伸展到长江流域的功业。这句诗出自()。
3.
春秋时期,在下列哪场战争中晋文公“退避三舍”,为晋军后发制人,夺取决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西周建国初期,周公制定出拱卫周王畿(jī)的分封诸侯政策。这个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利用(),将诸侯分封在王畿周围和战略要地,拱卫王室。
5.
中国古代兵器弩是由()发展而来的远射兵器。
6.
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各诸侯国在葵丘会盟,确立了自己中原霸主的地位。()
7.
中国古代兵器弩的构造机制与现代枪、炮的击发装置有相似之处,它的发明称得起是抛射兵器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8.
《左传》在治军问题上主张德、刑并重,即把礼作为道德手段,法作为强制手段,用来经武治军。()
9.
春秋时期,齐国、晋国等诸侯国出于霸政的需要,先后打出“()”的口号,以捍卫王室的名义,剪除异己,扩充自己的实力。
10.
春秋前期,秦、晋两国往来频繁,关系密切,互通婚姻,实为同盟。“秦晋之好”后用来代指两姓联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