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导阻滞就变化过程,可分为永久性、暂时性、交替性及渐进型。
精华吧
→
答案
→
慕课
→
未分类
传导阻滞就变化过程,可分为永久性、暂时性、交替性及渐进型。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Tag:
诊断学
暂时性
永久性
时间:2021-12-28 15:49:29
上一篇:
就阻滞程度可分为一度(传导延缓)、二度(部分激动发生漏搏)、三度(传导完全中断)
下一篇:
房室传导有不同的层次:在房内的结间束(尤其是前结间束)传导延缓即可引起P-R间期延长;房室结和房室外束是最常发生传导阻滞的部位;若左、右束支或三支(右束支及左束支的前、后分支)同时出现传导障碍,也归于房室传导阻滞。阻滞部位愈低,下位节律点的稳定性愈差,危险性也愈大。
相关答案
1.
心脏传导阻滞按发生的部位分为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和室内传导阻滞。
2.
心脏传导异常包括了传导障碍、意外传导和捷径传导
3.
心室颤动往往是心脏停跳前的短暂征象,由于心脏出现了多灶性局部兴奋,致完全失去排血功能。心电图上QRS-T波群完全消失,出现大小不等,极不匀齐的低小波,频率达200~500次/min,心室扑动和颤动均是最易致死的心律失常。
4.
心室扑动心电图特点是:无正常QRS-T波群,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动,频率达200~250次/min,心脏失去排血功能。室扑不能持久,不是很快恢复,便会转为室颤而死亡。
5.
心房颤动心电图的特点是:各导联无正常P波,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f波(纤颤波),通常以V1导联最明显。心房f波的频率为350~600次/min,心室律绝对不规则,在未用药物控制的情况下,心室率快速者多见。QRS波一般不增宽。
6.
心房扑动大多数呈短阵性。心电图特点是:心电图无正常P波,代之以连续的大锯齿状F波(扑动波),F波间无等电位线,波幅大小一致,间隔远见则,频率为250~350次/min,大多当选不能完成下传,而以2∶1或4∶1下传,故心室律规则。
7.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室性心律失常。不发作时可见QT间期延长,有T波和U波异常改变。提示心肌有弥漫性的兴奋障碍和传导障碍,心肌的复极化明显不同步。形成多个折返途径。发作前也常见室早和“RONT”现象。发作时呈室性心动过速特征。只是增宽变形的QRS波群围绕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的正负方向。同一类型波形保持不变而连续出现者不多。每约连续出现3~10个同类的波后就会扭转,翻向对侧。一般发作时间不长,常在十几秒内自行停止。较易复发
8.
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QRS波呈室性波形,(增宽>0.12s,并有续发性ST-T改变),心室律基本匀齐,频率为140~200次/min,有时可以见到保持固有节律的窦性P波融合于QRS波的不同位置上。
9.
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由于房性及交界性阵发性心动过速,作为第一波的早搏波不见到,中间的P'又常不易明辩,故将二者统称为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临床意义和处治上无大差别。一般QRS波不增宽变形(仅当合并有束支阻滞时可增宽变形,频率为150~240次/min,绝对匀齐,室上速不一定脸有器质性心脏疾患,有反复发作趋势。
10.
异位性心动过速异位性心动过速是异位节律点自动性增强,或折返激动引起的异位心律(连续3个以上),最常见的是阵发性心动过速,有突然发生、突然停止的特点,心室率快速而匀齐(通常在150次/min以上),第一个波为相应的早搏波,终止后有代偿间歇。
热门答案
1.
交界性早搏该早搏的激动源于房—结区或结—希区,其激动下传心室时与窦性激动的下传途径相同或相近,所以QRS波与窦性者相同或略有变异。交界区的激动也能同时逆行上传达心房,产生一个逆行的P'波(P'Ⅱ、Ⅲ、aVF倒置,P'aVR直立),P'波出现在AQRS波之后,也可在其前,但P-R<0.12s。不能上传者可以无P'波。交界性早搏往往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2.
房性早博:提前出现的一个变异的P波,QRS波一般不变形,P-R>0.12s,代偿间歇常不完全部分人的早搏P波之后无QRS波,且与前面的T波相融合而不易瓣认,称为房早未下传,P'R可以延长,P'所引起的QRS波有时也合增宽,多似右束阻滞图形,称房早伴室内差异传
3.
室性早搏:提早出现的一个增宽变形的QRS-T波群,QRS时限常>0.12s;T波方向多与主波相反;有完全性代偿间歇(早搏前后两个窦性P波之间的间隔等于正常P-P间隔的二倍;QRS波前无P波,窦性P波可巧合于早搏波的任意位置上。
4.
过早搏动(prematurebeat)又称期外收缩,简称早搏。多系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高,或形成折返激动所引起,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5.
窦性停搏:在规律的窦性心律中,有时因迷走神经张力增大或窦房结自身原因,在一段时间内停止发放冲动,心电图上在规律的P-P间隔中突然没有P波,而且所失去的P波在时间上与正常P-P间隔不成倍数关系。窦性静止后常出现逸搏。
6.
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的起源未变,但节律不整,在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大于0.16秒(或大于0.12秒)。窦性心律不齐常与窦性心动过缓同时存在,多见于青少年或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者,且常与呼吸周期有关,称为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无临床意义。另有一些比较少见的窦性心律不齐与呼吸无关,如由早搏所导致的窦性心律不齐,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不齐等。
7.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min时,称为窦性心动过缓。老年人和运动员正常心率相对较缓。颅内压增高、甲状腺功能低下或β-受体阴滞剂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8.
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在成人超过100次/min(1岁以内超过140次/min,1~6岁超过120次/min)称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过速时,P-R、QRS及Q-T时限都相应缩短,有时可伴有继发性ST段轻度压低和T波振幅偏低。
9.
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一般心电图机描记不出窦房结激动电位,所认都是从窦性激动发出后引起的心房激动波P波来推测窦房结的活动(现在高级的描记技术已经能够记出窦房结电图)。其心电图特点是:①有一系列规律出现的P波,且P波形态表明激动来自窦房结;②P-R间期>0.12s;③频率40~150次/分(超越者甚少)。正常窦性心律的频率一般规定为60~100次/min。同一导联中P-P间期差值应小于0.16s。
10.
凡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被称为窦性心律。窦性心律一般属于正常或基本正常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