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改革中,基于“人是主体”和“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确立起的教育观是()
精华吧
→
答案
→
远程教育
→
电大
课程改革中,基于“人是主体”和“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确立起的教育观是()
A.多元主义教育观
B.科学主义教育观
C.主体教育观
D.大众教育观
正确答案:C
Tag:
主体
主义教育
大众
时间:2024-11-08 15:27:22
上一篇:
将课程置于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种族等背景上理解的课程研究取向是()
下一篇:
强调合作、交往和共享在知识形成中的作用,这类观点属于()
相关答案
1.
以下关于第四代评价的描述,正确的是()
2.
对课程计划本身的评价是()
3.
通过搜集课程实施过程中各方面的优缺点资料,以便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的评价类型是()
4.
将教学设计视为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这反映的课程实施取向是()
5.
“校长有自己的教育价值观,具有教育创新意识。”具有这样描述特点的校长的领导风格属于()
6.
将课程知识视为一种“人格的建构”的课程实施取向是()
7.
课程变革正式启动的第一阶段是()
8.
下列关于“凯勒计划”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9.
一般认为,确立正式的课程选修制的教育家是()
10.
课程理论、课程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热门答案
1.
在英语课程中,教师将第一单元中学习的单词或习惯用语在后面的单元中予以重复,其所依据的课程组织标准是()
2.
“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而且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此种观点属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的()
3.
通过把事物、现象的经过与过程直观地、动态地呈现出来而进行教学的方法是()
4.
“学科中心课程”将课程开发的基点定位为()
5.
“参观动物园并讨论那儿有趣的事情”,这样的教学目标属于()
6.
在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中,将“教师”代之为()
7.
学生希望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成就获得相应社会地位的动机是()
8.
中学生在理解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时,可以与自己认知结构中所熟悉的水位差与水流量的关系作类比,这种学习是奥苏伯尔所提出的()
9.
在中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
10.
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把教学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的教育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