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变化,从而解释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联系的方法是()
精华吧
→
答案
→
远程教育
→
国家开放大学
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变化,从而解释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联系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正确答案:B
Tag:
观察法
现象
条件
时间:2024-10-18 10:22:54
上一篇:
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
下一篇: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最基本的方法是()
相关答案
1.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格赛尔设计的著名的儿童心理实验是()
2.
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一般是指()
3.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4.
现行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中,3~6、7岁通常被称为()
5.
根据我国现时通用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先学前期的年龄范围是指()
6.
当物体轻轻地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他们会本能地竖起大脚趾,伸开小趾,这种反射属于()
7.
儿童出现最初的独立性是在()
8.
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9.
论述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合作与衔接
10.
论述儿童观现代化的内涵及其途径
热门答案
1.
论述幼儿园教师角色及其演变
2.
论述优质师幼关系的特征及培育策略
3.
论述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4.
论述中西方儿童观的历史演变
5.
教龄6-12年;有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初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按专业发展,这样的教师是()教师。
6.
()开辟了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的先河,他的代表作是《爱弥儿》。
7.
人们习惯把幼儿园环境分成物质环境和()环境。
8.
儿童是“私有财产”,这种儿童观是()本位价值取向。
9.
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是新生儿和()。
10.
“心理环境”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所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