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一些案例,是2009年一些官员或学者回答记者的提问,请分析这些官员或学者的回复是不是得体,简要说明得体与否的原因。
下面一些案例,是2009年一些官员或学者回答记者的提问,请分析这些官员或学者的回复是不是得体,简要说明得体与否的原因。
案例一:广州的一个交通政治会上,一记者问封闭道路是否该事先告知市民,一官员回答说:“那么我是不是拉屎也要告诉你啊?臭不臭也要告诉你啊?”案例二:第十一届全运会比赛期间,有记者询问冠军内定问题是否属实,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反问道:“你是哪个单位的?”案例三:郑州一原本被划为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土地,被开发商建起别墅。记者赴郑州进行调查采访时,河南省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质问记者:“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案例四:济南市天桥区文化局某郝姓领导在酒席上要两位年轻女教师作陪,并借着酒劲非礼女教师,事后,当有人前去采访时,郝某叫嚣说:新华网不就是文化单位么?我是管文化的,你敢在新华网曝光,我就叫它关闭!
正确答案:这些案例,从总体看是违反了角色策略,案例中的人不是政府官员就是公众人物,说话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同时也违反了协调策略,协调策略首先要求说话人的话语要得体,说话要符合交际情境,要符合表达者的角色身份。例如案例一中的官员说出“我是不是拉屎也要告诉你啊?臭不臭也要告诉你啊”这样有失身份的话,被人讥刺为拉屎局长,而案例三中逯军的话,把党和群众放在对立面来看待,更是违反纪律,有失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