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线索梳理。要求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教材十八讲内容所涉及中国文论家、西方文论家的代表人物都是谁?2.中国文论和西方文论涉及的主要理论观点各举例八种;3.本课程理论学习给你印象最为深刻的理论观点是什么?你认为最实用的或最有指导意义的理论观点有哪几个?


课程线索梳理。要求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教材十八讲内容所涉及中国文论家、西方文论家的代表人物都是谁?2.中国文论和西方文论涉及的主要理论观点各举例八种;3.本课程理论学习给你印象最为深刻的理论观点是什么?你认为最实用的或最有指导意义的理论观点有哪几个?

正确答案:1、教材十八讲内容所涉及中国文论家是姚斯,西方文论家的代表人物是沃尔夫冈、伊瑟乐,被称为“双子星座”。最新资料欢迎阅读152()、中国文论主要有:一是孔子的“兴观群怨”说,二是庄子的()“言不尽意”说,三是刘勰的()“通变”说,四是司空图的“韵味”说,五是严羽的“妙悟”说,六是叶燮的“才胆识力”说,七是金圣叹的()“因文生事”说,八是李渔的“浅处见才”说。西方文论主要有:一是伊瑟尔的审美反应理论,二是韦勒克、沃伦的新批评派文学理论,三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文艺观,克罗齐()的直觉主义艺术论,四是泰纳的实证主义艺术观,五是黑格尔的艺术哲学,六是康德的审美艺术理论,七是康德的审美艺术理论,八是布瓦洛的诗学原则。3()、在学习《文论专题》这门课程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理论观点就是司空图的()“韵味说”,“像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合称“四外”,共同构成了司空图“韵味”说的基本内容。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提出“韵味”说。“江岭之南,凡是资于适口者,若醯,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鹾,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华之人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有所乏耳。”以比喻来说诗,认为作为诗歌的原始材料或咸或酸都有味,而只有诗歌才具有“醇美”之味;“醇美”之味来源于咸酸而又有别于咸酸,“醇美”之味在咸酸之外,比咸酸更高级更美妙。这种“醇美”之味,又称之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所谓“韵外之致”,即强调在语言方面做到“近而不浮,远而不最新资料欢迎阅读16尽”,就是说诗歌创作要比它的语言本身具有更为生动、深远的东西,艺术性语言呈现一种启示性、隐喻性的态势,给读者留下联想、想象与回味的余地。所谓“味外之旨”,不仅要求诗歌语句精美,而且要求在语言文字之外还要有更为耐人回味思考的东西。就是说不要停留在语言锤炼的表面,而是要寄余味于语言之外,刻画出鲜明可感的形象,寄寓着深厚蕴藉的情意,使读者把玩不已,回味不尽。


Tag:文论 理论 康德 时间:2024-03-21 20: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