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文学意境情景交融的三种类型。
李白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此诗全用酒后谵语成篇。可笑的逻辑,荒谬的胡话中透露出诗人天真放达的个性。一个醉眼朦胧、憨态可掬的“酒仙”的形象便在这种酒香醇浓的诗境里不描自现了。这不仅是“情中见景”,更是“语中见景”了。它有点类似于小说中的语言描写显示个性的手法,又是意境创造中化实为虚的艺术处理。皎然认为:“境象非一,虚实难明”,“可以偶虚,亦可以偶实”。也就是认为意境中的景物和情感的处理方式,可以有多种方式。如果说上述“景中藏情”者,是以“偶实”的面貌出现的;而第二种“情中见景”式便是以“偶虚”的面貌出现的了,仍是“情景交融”的一种方式。有人机械地理解“情景交融”,认为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陆游的《示儿》等直抒胸臆的诗中没有形象、没有景物,不算“情景交融”,因此不算意境诗,实在太机械,有违于风人之旨。[3]情景并茂式:这一类是以上两种方式的综合型,抒情与写景在这里达到浑然一体的程度,不分彼此。如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歌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有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此诗是李白天宝元年(742年)受诏入京时的作品,时年42岁,居家安徽南陵,正值壮志未酬之时,忽然听到天子召见时的喜讯,全家一片欢腾,诗人兴奋异常,因为也许从此就告别受人轻贱的布衣生涯,像汉代朱买臣一样成为社稷重臣了!于是,他为自己将要游说诗人兴奋异常皇帝、大有作为而浮想联翩,为自己将要超越凡俗民间而仰天大笑。兴奋、扩张的自我,欢欣、狂放的个性,随着举家欢腾的现实,游说万乘的想象,仰天大笑的忘形境界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历历如现,声情并茂地展现了李白生命史上那最喜悦、激动、豪放的一页。虽历经千年而犹在目前、情态毕现,让人为之激动不已。这种境界一般都要天才诗人大喜大悲的情怀和一泻千里的手笔,一般诗人很难达到。文学史上的大家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毛泽东的《贺新郎》(题杨开慧)、《沁园春?长沙》都属于这一类
- 上一篇:如何理解艺术直觉与科学直觉(认知直觉)的异同
- 下一篇:简述意象的四种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