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白朴[双调·沉醉东风]《渔父》的艺术特征。
分析白朴[双调·沉醉东风]《渔父》的艺术特征。
正确答案:一、二两句,对仗工丽,写景如画。作画的颜料、所画的景物、整体的环境都是作者精心选择的。以黄、白、绿、红四种颜料渲染所选择的四种景物,不仅获得了色彩明艳的效果,而且展现了特定的地域和节令。“黄庐”、“白蘋”、“绿杨”、“红蓼”相映成趣,会让人想起江南水乡的大好秋光。而秋天,正是垂钓的黄金季节。让“黄庐”、“白蘋”、“绿杨”、“红蓼”摇曳于“岸边”、“渡口”、“堤上”、“滩头”,这不仅刻画出渔夫活动的场所,以及渔夫在那些场所里怎样活动,以及以什么样的心态在活动,也不难想象了。三、四两句,也是对偶句,却先让步,后转进,有回环流走之妙。为了友谊,虽杀头也不后悔的朋友叫“刎颈交”,淡泊宁静,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叫做“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写景生动。用“秋”字修饰江,点名了季节。一个“点”在,尤其用得好。如果平平淡淡地说,那不过是:江面上有点点鸥鹭。如今变形容词为动词,并且给鸥鹭着色,便出现了白鹭沙鸥点秋江的生动情景。仅就写景而言,这已经够高明了。但更高明之处还在于借景写人。前面写渔夫有“忘机友”,那忘机友究竟指什么呢?正是指点秋江的白鹭沙鸥。以鸥鹭为友,既表现渔夫的高洁,又说明真正的“忘机友”,在人间无法找到。结尾点题,点出前面所写的“渔夫”并非退隐文人,而是“傲杀人间万户侯”的不识字烟波钓叟。”这里的“渔夫”是理想化了的。白朴幼年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变故,他对元朝的统治异常反感,终生不仕,但又不敢公然反抗,也并不能找到一片避世的干净土。因此,他把他的理想投射到“渔夫”身上,赞赏那样的渔夫,羡慕那样的渔夫。说渔夫傲杀人间万户侯,正表明他鄙视那些万户侯。说渔夫“不识字”,正是他后悔做了读书识字的文人。小令语言清丽,风格俊逸,又表达了倍受压抑的知识分子所追求的理想,因而在当时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著名散曲家卢挚的[双调]{蟾宫曲},就是摹拟这首小令的:“碧波中范蠡乘舟。碟酒簪花,乐以忘忧。荡荡悠悠,点秋江白鹭沙鸥。急倬不过黄庐岸白蘋渡口,且弯在绿杨堤红蓼滩头。醉时方休,醒时扶头。傲煞人间,伯子公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