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杜丽娘形象,谈谈《牡丹亭》的思想内涵。


结合杜丽娘形象,谈谈《牡丹亭》的思想内涵。

正确答案:在《牡丹亭》题词中,作者写到:“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此段题词既是对该剧主题思想的揭示,也是对该剧故事情节的概括。从主题思想来看,该剧是汤显祖“至情”思想的艺术表现。汤显祖所讲的“至情”,实际就是人的个性意识发展的极度状态。在汤显祖看来,人性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无论是人事的规范如“天理”,还是客观的规律如死生,都无法抑制它,更无法扼杀它。而其《牡丹亭》作品正是通过杜丽娘一生来体现了作者的至情思想。具体来讲,杜丽娘的命运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一)后花园中春花烂漫的景致,和其寂寞沉郁的闺门生活形成强烈的对照,引起了杜丽娘对自己青春生命的反思和同情,并进而生发了追求自由爱情的强烈愿望。在严格的封建家庭教育下,杜丽娘虽然表面上是一个标准的封建淑女,但其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并未完全泯灭。所以她对《关雎》一诗作出了截然不同的理解:“关了的雎鸠,尚然有洲渚之兴,可以人而不如鸟乎?”所以,当她一旦来到后花园,感受到白花烂漫的春意,长期以来沉积在心中的郁闷就喷发而出,不仅使她对自己青春生命的被搁置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同情,这从第10出的〔醉扶归〕和〔皂罗袍〕两之曲子可明显看出。并进而引发了她对幸福爱情的强烈向往之心:“我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可惜妾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二)“一灵咬住,决不放松”的爱情追求。杜丽娘所向往的爱情在现实世界无法实现,她整日沉湎于幽思之中。后在花神帮助下,在梦中和柳梦梅有了肌肤之亲。当梦醒之后,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使其对柳梦梅相思成疾,最后埋骨黄泉,可以说,杜丽娘因情而死。但此死对于杜丽娘来说,只是她生命的终结,而不是其情的灭亡。她死后,由于不能忘怀于柳梦梅,所以其魂魄找到了柳梦梅,主动向他表示爱情。并最终因为这种爱情,而起死回生,还魂与柳梦梅结为夫妇。(三)爱情与婚姻的最终实现,表现了“至情”的最终胜利。杜丽娘还魂与柳梦梅结为夫妻后,和以父亲为代表的封建礼教构成了强烈的冲突。杜宝宁愿要一个贞洁而亡的女儿,也不要一个无媒而嫁的活女儿。所以在金銮殿上请求皇帝:“愿吾皇向金阶一打,立见妖魔”。为捍卫自己的爱情果实,杜丽娘据理力争,她对其爱情过程的动人叙述,她的慷慨陈词,终于感动皇帝,皇帝最后赦赐他们成婚。总之,《牡丹亭》传奇通过杜丽娘因情而死,又因情而生的离奇命运,艺术的再现了汤显祖的“至情”思想,其间闪动着晚明时期个性解放的人文思潮。


Tag:爱情 思想 梦中 时间:2023-11-01 09:5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