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陵派在文学创作观念上对公安派的修正。


竟陵派在文学创作观念上对公安派的修正。

正确答案:竞陵派继公安派之后出现,它的出现对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及创作实践弊病含有修正的意义。事实上,这一修正行动在公安派发展晚期的理论中就已出现。如袁中道晚年在坚持文学创作应“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前提下,“当熟读汉、魏及三唐人诗,然后下笔”;主张“取汉、魏、三唐诸诗细心研入,合而离,离而复合,不效七子诗,亦不效袁氏少年未定诗,而宛然复传盛唐之神,则善矣。”竞陵派继承了对公安派理论及创作实践的这一修正行动,在修正中,对公安派主张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具体地说,他们的创作主张主要体现如下:(一)在文学创作中重视作者个人性情的流露。锺惺在《诗归序》中说:“求古人真诗所在,真诗者,精神所为也。”谭元春在《诗归序》中说:“夫真有性灵之言,决不与众为伍。”他们这种主张实际上是对公安派文学论调的继续。(二)看重向古人学习,要求文学创作达到“灵”而“厚”的创作境界。公安派虽然并不反对文学复古,只是反对文学创作中的模拟蹈袭之风,但更强调文学创作中作家个人的创造。在这种思想观念下,他们作品背离了“文以载道”创作传统,重在抒写作者个人的意趣,脱离了对现实生活的干预,从而将文学创作拉离了现实生活的轨道,形成了作品浅俗率直的弊病。为矫正这种弊病,竞陵派在《诗归序》中提出了“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的创作要求,更加看重向古人精神的学习。(三)追求幽深奇僻、独来独往的文学审美情趣。为纠正公安派浅俗率直的创作弊病,竞陵派在文学创作中提出“察其幽情单绪,孤行静寄于喧杂之中,而乃以其虚怀定力,独往冥游于寥廓之外”的审美要求。这一审美理想集中体现在锺惺的《宿乌龙潭》诗,该诗给读者描绘出的是一幅万籁俱寂、孤月独照,寒影默然的宿地图景,从而给人以幽寂、凄凉与峻寒的审美感觉。


Tag:公安 弊病 古人 时间:2023-11-01 09: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