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客体主体化,是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作用于客体,使其按照主体的需要发生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形成了世界上本来不存在的对象物。
精华吧
→
答案
→
超星尔雅学习通未分类
客体主体化,是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作用于客体,使其按照主体的需要发生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形成了世界上本来不存在的对象物。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Ta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客体
主体
时间:2022-06-20 14:09:58
上一篇:
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而实践的基本结构也是历史地变化发展的,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
下一篇:
客体主体化,是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客体性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
相关答案
1.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实践关系、历史关系和价值关系。
2.
从物质性和精神性相区分的角度看,可划分为物质性客体和精神性客体。
3.
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两个领域相区分的角度看,可划分为自然客体和人工客体。
4.
从是否为实践所创造的角度看,可将实践客体划分为天然客体和人工客体。
5.
实践主体有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意识主体三种基本形态。
6.
实践主体的能力包括自然能力和精神能力,精神能力又包括知识性因素和非知识性因素。其中知识性因素是首要的能力。
7.
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与动物本能的、被动的适应性活动不同,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目的性是能动性的主要表现。
8.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
9.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10.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热门答案
1.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要么走向唯理论,要么走向经验论。
2.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客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主体的能动反映。
3.
价值具有主体性、客体性、社会历史性和主观能动性四个基本特征。
4.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5.
割裂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就会走上形而上学的真理观,即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6.
从实践到认识是认识运动的第一次飞跃。
7.
间接性是感性认识的突出特点。
8.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表现形式。
9.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和直接性。
10.
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