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族识别的最初线索,是建国初期汇总登记的400多个自报民族名称。
精华吧
→
答案
→
慕课
→
未分类
民族识别的最初线索,是建国初期汇总登记的400多个自报民族名称。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Tag: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民族
线索
时间:2021-12-25 15:36:01
上一篇:
广西隆林、西林一带的“倈人”,2000年确认为仡佬族。
下一篇:
1986年将“毛难族”通过就近认同改为毛南族。
相关答案
1.
民族识别工程经历了六个历史阶段。
2.
以下哪些学者曾经在我国民族识别的工作里做出过重大贡献?
3.
以下关于民族识别的说法正确的有()。
4.
我国民族识别的基本原则包括()。
5.
斯大林民族定义中缺一不可的民族要素包括了()。
6.
关于民族识别工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7.
民族识别工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8.
民族识别工作第一阶段从1950年到1954年,确认了38个少数民族,其中包括()。
9.
民族识别工作第二阶段从1954年到1965年,确认了16个少数民族,其中包括()。
10.
从中国各民族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体现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居住地域大小、社会发展阶段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高低,只要是历史上形成的在()、语言、文化、()、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明显特点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都称之为“民族”。
热门答案
1.
民族识别的操作规程有()
2.
民族识别工作第二阶段是()。
3.
广西隆林、西林一带的“倈人”,1990年确认为()。
4.
周恩来倡议在1965年改“僮族”为“壮族”。
5.
()是各学科专家在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进行具体的科学分析,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
6.
()是在马列主义民族理论、毛泽东民族政策思想指导下,政府主管部门组织全国民族研究学科群的历史学家、语言学家、文化学家、社会学家,分别深入全国各地进行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7.
民族识别的最初线索,是建国初期汇总登记的()多个自报民族名称。
8.
民族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进步事业初始阶段的一项基础工程。
9.
()是在学术界内部形成相对统一的意见之后,还要将学术建议拿到待识别民族及其相关民族的干部群众之中征询意见,以“名从主人”为原则达成族属共识。
10.
1985年将“崩龙族”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