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大事故隐患消除前,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从业人员公示事故隐患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应急措施。
精华吧
→
答案
→
远程教育
→
电大
重大事故隐患消除前,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从业人员公示事故隐患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应急措施。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Tag:
生产经营
程度
措施
时间:2024-12-16 20:21:46
上一篇:
从业人员发现本岗位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对本岗位之外的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无权排查、报告。
下一篇:
事故隐患无法及时消除并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及时向上级公司汇报。
相关答案
1.
日常排查由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部门组织,每周至少开展一次。
2.
手工电弧焊作业场所中,下列不属于电弧焊操作工人可能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
3.
可能性为基本不可能,后果严重性为很小,该危险源的风险等级为。
4.
不属于四个方面的是。
5.
不属于管理因素的是。
6.
某小型私营矿山企业的员工腰挎手电筒,将一包用报纸绑扎的炸药,放在休息室内的电炉子旁边,边烤手取暖,边与带班班长聊天。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是。
7.
下列不属于人员损失方面的影响因素的是。
8.
可能性为基本不可能,后果严重性为很大,该危险源的风险等级为。
9.
中型企业的隐患排查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可以合并为一个文件。
10.
从业人员行使紧急避险权,应充分考虑现场的危及情况,并征得现场负责人的同意。
热门答案
1.
安全风险特指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是指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引发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后果严重性的组合。
2.
法定代表人长期不能履行职责的,其授权或者委托的实际负责人应当是主要负责人。
3.
凡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其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和监督管理,均适用《北京市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在本市注册登记,但生产经营活动或场所在外埠的,也适用该办法。
4.
重大事故隐患、重点事故隐患或企业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记录和资料应汇总整理形成档案,宜长期保存(至少3年)。
5.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当坚持生命至上、预防为主、科学管理、单位主责、政府监督、社会参与的原则。
6.
生产经营单位要纵向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安全管理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要横向落实从安全管理部门到技术、工艺、设备等相关管理部门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明确隐患排查治理各个参与角色的排查周期和排查内容。
7.
对发现的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立即消除;无法立即消除的,应当报请属地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协助消除。
8.
事故隐患整改治理全部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
9.
一般事故隐患在事故隐患分析时,应进行现状评估并形成“事故隐患分析和现状评估报告”。
10.
专业技术队伍在企业领导、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组织下工作,属于技术队伍,并承担决策和组织实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