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犯罪的目的只存在于()之中。
精华吧
→
答案
→
继续教育
→
其它
犯罪的目的只存在于()之中。
A.故意犯罪
B.直接故意犯罪
C.间接故意犯罪
D.过失犯罪
正确答案:B
Tag:
江开
目的
过失
时间:2024-06-16 15:55:34
上一篇:
某高校食堂的炊事员某乙在做菜时,误把仓库中的一瓶农药当做菜油用来炒菜,致使多人食后中毒,但因抢救及时,未造成任何伤亡。某乙的行为()。
下一篇:
司机刘某开车时打了个喷嚏,使方向盘失去控制,于是车冲向路边,将电线杆撞倒,电线被拉断,供电中断7小时,刘某的行为是()。
相关答案
1.
某甲意图杀害某乙,某日趁乙不备将乙从桥上推下企图将乙淹死,不料乙却因头部碰到石头而摔死,并不是被淹死的。甲的行为()。
2.
行为人实施侵害行为时误认为犯罪客体存在,而实际上当时并不存在,行为人的行为()。
3.
根据故意形成的时间到实施行为的时间之间隔的长短,可将故意分为()。
4.
某汽车司机在雨夜行车,从马路中间的一塑料布上驶过,司机以为塑料布下是附近农民的稻谷,结果压死了塑料布下睡着的一精神病人。司机对精神病人的死亡其主观心理态度属于()。
5.
行为人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造成损害的,属于()。
6.
冬季某日,爆炸工甲误认为一个装有雷管的铝盒是他同事的饭盒,把它放在炉上烤,以致发生爆炸事故。甲对爆炸事故的发生在主观方面是()。
7.
犯罪的客观要件可分为()。
8.
按照犯罪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层次不同,可以将犯罪客体分为()。
9.
在下列犯罪中属于不作为形式的犯罪有()。
10.
危害结果是()。
热门答案
1.
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是指()。
2.
犯罪客观方面的事实特征有()。
3.
关于不作为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
不作为犯罪要求的特定义务是指()。
5.
下列行为不属于危害行为的是()
6.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刑事责任年龄可以分为()。
7.
《刑法》第30条所规定的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
8.
下列关于单位犯罪说法正确的是()。
9.
关于单位犯罪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10.
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与间接故意犯罪的主要区别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