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制度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素质等方面。
精华吧
→
答案
→
知识竞赛未分类
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制度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素质等方面。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Tag:
作业
可控性
危险源
时间:2024-06-03 14:54:09
上一篇:
重大风险控制措施应符合DB37/T2882—2016第6.5.3要求。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下一篇:
设备设施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报警、联锁、安全阀、液位、温度、压力等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和消防、检查、检验等常规的管理措施。
相关答案
1.
风险控制措施在实施前应依据DB37/T2882—2016第6.5.2.2要求组织评审。
2.
企业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考虑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存在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的影响,并结合生产特点和自身实际,明确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度取值标准,确定适用的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分析。
3.
企业宜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等方法,针对辨识的危险源潜在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填写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记录。
4.
风险分析评价和风险等级判定时,应对每项控制措施进行评审,确定可行性、有效性。
5.
存在缺失、失效的状况,应制定落实改进措施,降低风险。
6.
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应同时负责管控,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7.
应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合理确定风险的管控层级。
8.
企业应依据风险判定准则确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化工企业风险按照从高到低分为5级:1、2、3、4、5或ABCDE。其中,1级或A级为最高风险,5级或E级为最低风险。
9.
极其危险应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已降至可接受或可容许程度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10.
高度风险应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或厂)级应重点控制管理,由各专业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至可接受或可容许程度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热门答案
1.
轻度危险车间级应引起关注,负责危险源的管理,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
2.
稍微危险员工应引起注意,基层工段、班组负责控制管理,可根据是否在生产场所或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记录。需要控制措施的纳入风险监控。
3.
运行装置界区内涉及抢修作业等作业现场10人及以上的可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
4.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且现在事故仍有可能发生的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
5.
风险等级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实施分级管控。
6.
风险矩阵法(简称LS),R=L×S,其中R是危险性(也称风险度),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L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是事故后果严重性;R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风险大。
7.
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对风险管控措施的持续有效性进行排查确认,是安全管理和风险管控的重要内容,是降低和控制事故风险,与企业本质安全没有关系。
8.
企业进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保障作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降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
9.
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其他负责人对所分管部门和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各职能部门和单位负责组织职责范围内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0.
企业没有必要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和配套奖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