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理解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的德行,在于使民众日新又新,并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精华吧
→
答案
→
网课
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理解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的德行,在于使民众日新又新,并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正确答案:正确
Tag:
止于至善
大学
光明
时间:2024-04-02 22:42:10
上一篇:
《大学》中“明明德”和“亲民”是“至善”的内容。
下一篇:
在《大学》中“明德”的实现是无条件的。
相关答案
1.
《大学》“在明明德”中第二个“明”是“照明”的意思。
2.
通过学习《大学》。我们知道古人对“明德”的向往其实也是期待有一种自上而下的政治规范能规范、清晰地掌握人们的生活和命运。
3.
《大学》从修身本身的论述中交代了如何从修身走向齐家的可能性。
4.
对《戒子说》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理解的意思是:不是清谈无欲的人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沉着镇静的人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5.
诸葛亮写《戒子说》这封家信的用意是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对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6.
《戒子说》中“非学无以广才”中的“广”是“宽广”的意思。
7.
在《怎样才配做现代学生》中可以看出,我国自来把读书的人叫作文人,就是文弱书生的意思。
8.
文章《怎样才配做现代学生》认为现代青年必须有健康的体格,才能担当起社会责任。
9.
蔡元培先生在《怎样才配做现代学生》中告诫青年,在培养狮子样的体力、猴子样的敏捷和骆驼样的精神的同时,也需要“崇好美术的素养”和“自爱”“爱人”的美德。
10.
文章《习惯成自然》在阐述了习惯和能力的关系后,得出的结论是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越强。
热门答案
1.
文章《习惯成自然》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自己的观点,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性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2.
阅读了《习惯成自然》后可以得出结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不需要去学校接受教育了。
3.
俞平伯先生在文章《读书的意义》中善于运用典故来为说理服务,如第二段运用纪晓岚应答乾隆皇帝的故事生动巧妙地说明了用心读好书、知识渊博能使人灵活应变、化险为夷的读书意义。
4.
“读书的动机、环境、空气无不缺乏”,根据文章《读书的意义》内容,这里的“空气”指社会上是读书的氛围。
5.
在文章《读书的意义》中,俞平伯先生认为读书如卧游,不出门就可以对山川了如指掌,古今历史如在对面,这样就可以代替行万里路的辛苦游历。
6.
阅读了《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后,可以得出“随着网络的发展,纸质书会逐渐被取代”的结论。
7.
在网络时代,传统的阅读习惯必然会发生改变,这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8.
今后纸质书也可能像线装书一样,获得经典、高档、纪念、收藏等方面的意义。
9.
《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自强不息”激励我们要奋发图强,“厚德载物”告诉我们要仁厚宽容。两者相得益彰,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10.
下列关于营改增适用税率的描述,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