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快乐的小公鸡》一课的教学片断:师:小公鸡遇到了一个什么问题?生:怎样才能快乐。师:小公鸡的问题解决了吗?生:解决了。师:它是怎样解决的呢?生:它去问别人,问了老牛、青蛙、小蜜蜂……师:它们都是怎么跟小公鸡说的呢?学生分别把老牛、青蛙、小蜜蜂等说的话读了一遍。)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公鸡?生:它爱动脑筋,它有了问题就去问别人。生:是一只很虚心的小公鸡,最后接受了爸爸的意见,帮人们做事了。师:那么,怎样才能看快乐呢?学生说了很多。)有人说:“对话有什么好研究!不就是面对面地谈话吗?”也


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快乐的小公鸡》一课的教学片断:师:小公鸡遇到了一个什么问题?生:怎样才能快乐。师:小公鸡的问题解决了吗?生:解决了。师:它是怎样解决的呢?生:它去问别人,问了老牛、青蛙、小蜜蜂……师:它们都是怎么跟小公鸡说的呢?学生分别把老牛、青蛙、小蜜蜂等说的话读了一遍。)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公鸡?生:它爱动脑筋,它有了问题就去问别人。生:是一只很虚心的小公鸡,最后接受了爸爸的意见,帮人们做事了。师:那么,怎样才能看快乐呢?学生说了很多。)有人说:“对话有什么好研究!不就是面对面地谈话吗?”也有人说:“对话有什么好新鲜!我们过去的教学用的就是谈话法,老师问,学生答,不就是对话吗?”结合上面的案例,说说你怎样看待这些说法和做法?

正确答案:这些说法是不正确的,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的做法也不是真正的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对话”,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首先,教学中的对话是民主的、平等的。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谈,而是对话双方敞开心扉,相互接纳。对话不能被教师操纵或控制,学生在对话中能讲真感受、真理解,而不是看老师的眼色行事。可是,我们在这个教学片断中看到教师一直以自己提出的问题控制着学生,没有体现民主和平等。其次,教学对话应当是互动的,是双向的交流。不仅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也有提问的权利,它是一种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中实现精神互通、视点融合的活动。在这则教学片断中,没有师生之间的互相启迪,有的只是教师单向灌输。最后,这种对话还应有建构意义的功能。在这则教学片断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激发学生的多向和深入的思考,只是让学生在复制书本中既定的内容。这节课中没有师生、生生互动,从而产生新的有意义的东西。


Tag: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教师 片断 时间:2024-01-20 15:11:56

相关答案

热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