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和水的损失。
精华吧
→
答案
→
远程教育
→
国家开放大学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和水的损失。
正确答案:土壤侵蚀
Tag:
营力
损失
重力
时间:2023-11-15 20:37:34
上一篇:
水土保持即防治(),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
下一篇:
拦沙坝是以拦蓄山洪及泥石流沟道(荒溪)中固体物质为主要目的。
相关答案
1.
土壤侵蚀是土壤及其母质,和其他地面组成物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的破坏、()、搬运和沉积过程。
2.
()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侵蚀营力作用下,从地表处被击溅、剥蚀或崩落产生了位移的物质量。
3.
加速侵蚀是指使土壤侵蚀速率超过()速率,导致土地资源的损失和破坏的那部分土壤侵蚀。
4.
水力侵蚀是在降雨雨滴击溅、()和下渗水分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过程。
5.
在雨滴击溅作用下,导致()产生位移和结构破坏,溅起和增强地表薄层径流紊动等现象,称为雨滴溅蚀作用。
6.
地表径流是指()超过下渗强度而形成沿地表流动的水流,包括山坡的层流和沟道水流。
7.
坡面水流形成初期,水层很薄,速度较慢,因此能量不大,冲刷力微弱,只能较均匀地带走()中细小的呈悬浮状态的物质和一些松散物质,即形成层状面蚀。
8.
在()的坡面上,植物生长不好或没有植物生长的局部有面蚀或面蚀较严重,植物生长较好的局部无面蚀或面蚀较轻微,这样,面蚀严重的地方成鳞片状分布,此种面蚀形式称为鳞片状面蚀。
9.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的过程。
10.
风吹扬地表沙粒,形成风沙流,风和风沙流对地表物质的()与磨蚀作用,称为风力侵蚀作用。
热门答案
1.
重力侵蚀即坡面表层土石物质及(),一般在下渗水分、地下浅水或地下径流的影响下,由于本身所受的重力作用,失去平衡,发生位移和堆积的现象。
2.
在陡峭的斜坡上,整个山体或一部分岩体、块石、土体及岩石碎屑突然向下崩落、翻转和()的现象,称为崩塌。
3.
混合侵蚀是指在水流冲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殊侵蚀类型,在生产上常称混合侵蚀为()。
4.
水土保持区划是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水土流失特点的相似性以及水土保持措施的差异性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
5.
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温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综合体,同时还包括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利用的结果,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6.
通常在水土保持林总的范畴内,根据其配置的地貌部位和各种地貌部位上的防护特点,把具有不同营造目的和特定作用的(),称为水土保持林的林种。
7.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指在特定的水土流失地区,通过解除生态系统所承受的超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本身的自我()和自我调控能力以及外界人工调控能力,使部分或完全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到相对健康的状态。
8.
水土保持主要的理论基础是()、生态经济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
9.
水土保持学,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一些基础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科学包括()、水文学、土壤学、()、()、生态学,应用科学包括农业科学、林业科学、水利科学、环境科学、遥感学。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于()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20次会议通过并颁布实施,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于2010年12月25日第十一届修订通过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18次会议通过,自()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