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赋演化的三个阶段以及汉大赋的美学风格


汉赋演化的三个阶段以及汉大赋的美学风格

正确答案:汉赋的演变与发展经历了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这三个时期:

㈠骚体赋骚体赋形成于西汉初期,代表作家作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大体而言,汉初赋作多近乎屈原的骚体,重在抒发一种凄恻哀怨的情感,并使用“兮”的语气词,因而汉初的赋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对屈原骚体的继承。不过,汉初骚体赋在形式上也开始趋向散文化,同时又大量使用四字句,句法比较整齐,显示了由骚体向汉大赋的过渡。

㈡汉大赋(新体赋、散体大赋)汉大赋始兴于景、武之世并成为汉赋的主要样式。枚乘的《七发》是汉大赋的奠基之作,代表作家作品为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汉大赋用反复问答的问答体形式,以铺叙渲染帝王、贵族生活为手段,以微刺帝王、贵族淫奢为旨归,内容上改变了骚体那种哀怨愤激感情的抒发,形式上改变了楚辞多用语气词的特点,成为结构宏大、句式以四言为主、专事铺陈描写的散文。

㈢抒情小赋抒情小赋产生于东汉中后期。东汉中后期的赋,重在抒情述怀,篇制短小,故称之为抒情小赋。代表作家、作品为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汉大赋以前所未有的体制、规模、领域和范围,充分反映了汉大一统帝国的历史风貌与昂扬奋进的时代气象,表现了当时汉民族以大为美的社会理想和审美风尚。

汉大赋作家以大为美,首先表现在他们对汉赋宏大体式的追求上。在汉赋产生以前,中国文学史上曾诞生出伟大诗人屈原所创作的长达二千四百余字的抒情长诗《离骚》以及《天问》、《九歌》、《九章》这样的鸿篇巨制。而汉赋自枚乘《七发》首开巨制之风,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赋》,扬雄的《甘泉》诸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也都是长篇鸿文。由此可见,以长文巨篇为美,是汉大赋作家共同追求的目标。

汉大赋作家以大为美,并不仅仅表现在大赋结构上有一种宏巨之美,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作品中还展示出了在内容上的雄实之美。作为有汉一代的文学代表,汉大赋以汉帝国宏伟的山川、万千的生民、繁华的都市、巍峨的宫殿、丰饶的物产、盛大的狩猎、壮观的歌舞等等为描写对象,从而向世人展示了一种数量繁富、体积宏伟、场面广阔、力量巨大的沉厚恢博之美。而这,也正是大汉帝国疆域辽阔、人众物丰、魄力宏大的时代气象在文学中的充分反映。


Tag:骚体 汉赋 屈原 时间:2023-11-01 1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