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我如何不想她》的作者是()。
精华吧
→
答案
→
慕课
→
未分类
《教我如何不想她》的作者是()。
A.徐玉诺
B.刘大白
C.徐志摩
D.刘半农
正确答案:刘半农
Tag:
中国现代文学史
作者
徐玉
时间:2022-01-11 16:28:04
上一篇:
()年2月胡适率先在《新青年》发表《白话诗八首》。
下一篇: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成立于()年。
相关答案
1.
鲁迅的小说集题名《呐喊》含为受压迫的下层民众呐喊伸冤之意,整个小说集的基调是苦闷悲痛的。《彷徨》创作正值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之时,所以流露了作者一些孤独、寂寞的思想苦闷,但总体上还是承续了《呐喊》反压迫的总主题,而在艺术表现方面则更为粗犷凌厉。
2.
鲁迅的小说集题名《呐喊》含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而为前驱者呐喊助威之意,整个小说集的基调是昂扬奋进的。《彷徨》创作正值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之时,所以流露了作者一些孤独、寂寞的思想苦闷,但总体上还是承续了《呐喊》反封建的总主题,而在艺术表现方面也更臻成熟。
3.
《故乡》描绘了近代中国农村破产的图景,写出中国农民在“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层层逼迫下的深重的灾难。但小说最震动人心的,不是闰土的贫困,而是一声“老爷”中所显示的精神的麻木。鲁迅正是通过对农民及其他下层人民灵魂深处的病态与弱点的开掘,尖锐地提出了“改造国民性”的主题。
4.
精神胜利法是阿Q精神病态的突出表现,其主要特征包括狭隘保守,坚强自信;自轻自贱,麻木健忘;畏强凌弱,自欺欺人,等等。阿Q的革命观则是资产阶级观念和无产者狭隘保守意识的混合物。鲁迅是把阿Q的精神胜利法作为国民的劣根性加以鞭挞的,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5.
精神胜利法是阿Q精神病态的突出表现,其主要特征包括狭隘保守,妄自尊大;自轻自贱,麻木健忘;畏强凌弱,自欺欺人,等等。阿Q的革命观则是封建传统观念和小生产狭隘保守意识的混合物。鲁迅是把阿Q的精神胜利法作为国民的劣根性加以鞭挞的,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6.
《狂人日记》中,文言的“识”和白话的“日记”之间构成了一种“反讽”的意义,即:本意是赞赏和肯定狂人的,但表面上却用否定的口吻;本意是嘲笑批判所谓正人君子的,但表面却模拟他们轻蔑狂人。
7.
《狂人日记》中,文言的“识”和白话的“日记”之间构成了一种“反讽”的意义,即:本意是否定狂人的,但表面上却用赞赏和肯定的口吻;本意是赞赏和肯定正人君子的,但表面却模拟轻蔑这些所谓的正人君子。
8.
鲁迅1917年7月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后又连续发表《孔乙已》《药》《明天》等作品,到1926年,先后结集出版了《呐喊》和《彷徨》两个短篇小说集。他前期的作品还包括四本杂文集,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中国小说史略》等著作。
9.
《文化偏至论》批评洋务派、改良派搬用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政治措施,乃是舍本逐末的学习方法,认为当务之急是必须“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所以提出“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的主张。
10.
《文化偏至论》批评改良派、革命派搬用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政治措施,乃是舍本逐末的学习方法,认为当务之急是必须“立宪”,“宪立而后凡事举”,所以提出“立志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战斗精神。
热门答案
1.
涓生是出现于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
夏瑜是出现于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
陈士成是出现于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4.
假洋鬼子是出现于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5.
鲁迅生前出版有散文诗集()。
6.
《故事新编》中的《非攻》()和《起死》均为30年代的作品。
7.
《故事新编》中的《补天》原名(),写于1922年。
8.
《故事新编》出版于()年,收前后期作品8篇。
9.
()中的吕纬甫是曾受新思潮影响但最后又弱点动摇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10.
《祝福》的深刻性在于写出()在封建神权压迫下的精神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