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苏分裂的只是因为意识形态因素上的分歧。()()
精华吧
→
答案
→
慕课
→
形势与政策
中苏分裂的只是因为意识形态因素上的分歧。()()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Tag:
形势与政策
意识形态
分歧
时间:2021-08-26 15:38:02
上一篇:
20世纪60年代,中方站在经典社会主义的立场上,把苏联东欧国家的一些市场化改革措施看成是资本主义复辟。()()
下一篇:
毛泽东认为退到生产队为核算单位已经是底线了,再退就要动摇社会主义根基。()()
相关答案
1.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就是从中国开始的。()
2.
50年代初东西方冷战格局下的封闭环境,是中国加速选择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的根源之一。()()
3.
对外开放在引进外资的同时也引进了新的市场经济的规则和制度,国际竞争形成倒逼国内改革的重要因素。()()
4.
70年代以后的开放环境,成为推动中国一步一步趋向市场化的重要因素。()()
5.
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集全国之力于选定的工业化。()()
6.
计划经济是为了避免市场经济的固有弊端而设计的,因此,计划经济就不存在体制性缺陷。()()
7.
当前,中国的改革发展面临新情况和新挑战。从外部环境看,面临“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未来国际局势的演变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
8.
当前,中国的改革发展面临新情况和新挑战,我们更应当保持理性和定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最重要。()()
9.
中国改革能够越过市场化的临界点的原因有()。
10.
60年代初的调整没能走上改革之路,却走上了反修防修、继续革命的之路,其背后与以下事件有关:()。
热门答案
1.
1960年底到1962年初,毛泽东主持制定农业60条,在人民公社政策体制上,作出了以下退步()。
2.
传统社会主义,也叫经典社会主义的原则或戒律是()。
3.
当前,中国的改革发展面临新情况和新挑战。从国内讲,40年的高速发展也积累了大量亟待解决的矛盾,如()等。
4.
计划经济是为了避免市场经济的固有弊端而设计的,但实践证明,计划经济存在更大的体制性缺陷。表现在()。
5.
“饥饿比资本主义更可怕!”60年代,农民强烈要求包产到户,据统计,各地不同形式的单干占20%-30%。安徽一度达到(),几乎覆盖全省,不过曾希圣为了避分田单干之嫌,想出了一个名称叫()。
6.
回望70年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7.
搞经济建设非常不易,毛泽东从大跃进的失败中是得到的教训是认识到()。
8.
从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没有任何成功的经验和现成的理论,更何况中国是这样一个如此巨大的经济体,不可测的风险很大。但中国之所以平稳过渡并取得成功,是因为基于()。
9.
上世纪20-30年代,当代制度经济学的鼻祖、当时还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读书科斯教授,特别欣赏(),甚至一度要“投诚”到那个队伍中。
10.
现代市场经济比传统经济复杂千百倍,战后所有经济体,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都在加强。我们的改革方向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的作用,当然,政府也不是无为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