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981年我国完成了()核酸的人工合成。
精华吧
→
答案
→
知到智慧树
→
未分类
1981年我国完成了()核酸的人工合成。
A.清蛋白mRNA
B.珠蛋白RNA
C.血红蛋白DNA
D.酵母丙氨酸tRNA
正确答案:D
Tag:
动物生物化学
蛋白
丙氨酸
时间:2021-05-09 16:18:49
上一篇:
1965年我国首先合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是()。
下一篇:
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相关答案
1.
我国生物化学的奠基人是()。
2.
针灸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效应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影响针灸作用的因素主要有机能状态、穴位因素、刺激因素、时间因素等
3.
针灸作用的时效过程,用直角坐标图来表示针效与时间的关系,分为()
4.
潜伏期后针灸效应上升到高峰水平,这段时间为针灸效应的。
5.
针灸的整体调节特点是的主要原因。
6.
从针灸刺激开始,到针灸效应开始出现之间的过程,称为。
7.
针灸效应产生的时间规律,一般在第一次针灸过程中表现出来,在之后多次针灸中针灸效应一般不呈现这种起落消长的规律趋势。
8.
针灸的调节能力必须依赖于有关组织结构的完整与潜在的机能储备。
9.
针灸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但如果操作手法熟练,也能超出生理调节范围发挥作用。
10.
针灸双向性调节作用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受机体功能状态影响。
热门答案
1.
不同的电针刺激强度具有不同的效应。
2.
不同的针灸刺激参数刺激穴位后,多种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引起多类不同的传入冲动,从而产生不同的效应。
3.
针灸的双向调节特点是指针灸作用产生具有兴奋或抑制的效应。
4.
针灸的整体调节特点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针灸穴位可同时对多个器官、系统功能产生影响;二是指针灸对某一器官功能的调节作用,是通过该器官所属系统甚至全身各系统功能的综合调节而实现的。
5.
针灸对机体的作用是通过调节经气,激发或诱导体内固有的调节系统,发挥提高自身抗病能力和自我康复能力,使机体从失调、紊乱的病理状态恢复正常。
6.
针灸迟发性反应与神关系密切。
7.
在针灸临床中,除了单穴使用外,两个或两个以上穴位的配伍使用更为多见,只要穴位配伍,就会产生协同效应。
8.
目前研究认为穴位是动态的,随着相应内脏功能状态的变化而改变“开/合”状态和功能强弱。
9.
在一定范围之内,针刺效应的强度与针刺前病理状态偏离正常水平的程度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10.
同一靶器官在不同病理状态下,可呈现不同的针灸效应。